财新传媒
2015年09月17日 08:57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看东海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看东海   

 

平原的女儿

看厌了家门前的一条小河,

这条河的尽头就是东海

我们一起去看看东海吧

岁月之手

早把他们粘连成一体

看海的路上

脑海里的海景早已

不断地幻化

 

站在防波堤上

眺望不远处的东海

移动起伏的黄土地

天空掳走了海的颜色

滩涂上随处横陈着

海上漂浮物的尸体

破旧廉价的塑料鞋

发黄的泡沫塑料

空可乐罐 

 

看海人空茫的眼...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10日 13:19

老师,你们好吗?

岁月荏苒,屈指算来,还差一年,从教就满30年了。 在教师节这样一个节日里,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感慨。我只是一个有着一份职业尊严感的普通而平凡的老师而已。

说实话,从来就没有想过当老师。但说来命运就是如此奇妙。

记得高考前填报大学志愿,由于各科成绩不太平衡,尤其是数学常拖后退,所以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只填报了江苏师范学院,其实只是瞎填,并非有当老师的志向。那时候信息闭塞,特别是我们小乡镇的孩子,只要能考上...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07日 09:37

因为你的到来

因为你的到来

戴留斯的云雀

飞越英吉利海峡

引来成群的鸟儿

停在窗外的枝头

绿袖子旋转起来

寂寞的房间里舞步飞扬

 

 

因为你的到来

夏涟河流淌到你的画布

沉睡的鱼儿钻出水草

簇拥着来看你

云朵飘落在水面

静静地陪你

看对岸枯黄的芦花

 

因为你的到来

寂静的冬天

开出夏天的繁花

 

 

...

阅读全文>>
2015年09月01日 08:46

棉花的模样——来自朋友圈有感而发的诗歌(二)

 致吴冠中先生的油画---《桥》

每一个桥洞

那水波里的倒影

都是你闪烁的眼波

每一条青石板

潮湿的青苔

都有你温润的摩挲

 

吴侬软语醉了

柳树边的黄鹂

江南的细娘

正缱绻地倚在

白墙的窗边

桥边的小船里

摇橹的后生

是否还在酣睡

注释:细娘:吴方言,未出嫁的姑娘的称谓。

后生:吴方言,未成家的小伙子的称谓。

有感于朋友圈分享的吴冠中的油画而作

 

棉花的模样

...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26日 14:25

“啃老”的“妈宝”诗人波德莱尔

 

  大学时期正是西方现代主义开始风靡的时候,还没好好读过什么现实主义经典名著,我就两眼一抹黑地跳到了现代主义的迷宫里。1960年代出生的人在1980年代初中期陷进迷宫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错位的阅读自然是似懂非懂,但看不懂还是要看,存心跟自己较劲。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和他的《恶之花》就是在那个时候买的。其实看懂了多少只有天知我知了。年纪大了,波德莱尔的诗是不想读了,但读读《回忆波德莱尔》也可缅怀一下逝...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9日 11:29

宁做“傻大姐”不做“楚二哥”

意中发现了去年写就的一篇小短文,虽然去年文坛上的那次“跑奖”的争议风波早已风平浪静  ,但那位柳诗人“厌女症”的男权言论其实何曾消失过呢?但当时的女界和批评界却对如此充满“厌女症”的男权言论不置一词,我虽然草草写了这篇短文,但觉得自己又不是什么“大V”,连“小V”都算不上,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想来正是我们这些自动放弃言论权力的观念才使我们沦为了“沉默的大多数”,才导致了当今消费主义时代...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8日 09:16

入围与落选:情理和预料之中

入围与落选:情理和预料之中

——谈谈林白的《北去来辞》

有位友人从国外回来,让我推荐几位近几年值得关注和阅读的女性作家作品。我不假思索推荐了自己阅读过的印象较深的几部女性叙事的文学作品,其中林白的《北去来辞》是我首先想到的。作为女性读者,个人对林白这一批以“个人化女性写作而引起文坛强烈反响的女性文学叙事作品,一度是颇为偏爱的。因此8月中旬看到林白的《北去来辞》赫然名列入围茅盾文学奖名单,马上...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7日 14:35

表达还是沉默:由《老同学,我想你了》引发的随感

 

大学班级群里的一首《老同学,我想你了》,听得我泪眼婆娑。

拿出珍藏了近三十年的大学毕业纪念册,一页页翻检昔日同学们的毕业赠言。虽然短短的临别赠言也许都带着点善意的“美言”,但多少总能窥见一点别人眼中的“自己”,自然这个“自己”也许是非常单薄的,不及真实自己的十之二三。

临别赠言一:

要说印象,我只记得一年级时的你,并且我也只想记住那时的你。要说变化,四年来,你的变化是全班最大的。真的,不...

阅读全文>>
2015年08月14日 08:15

山水间:一个女人的书斋梦

                                               

我特别喜欢英国女作家沃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的话: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必须要有钱,而且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其实一个女人即使不想写小说,只是想读读自己喜欢的书,我以为最好也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最好自然是书房。如今距沃尔芙写那篇文章的年代已经八十多年了,离沃尔芙书里写的简·奥斯丁的时代更是有二百多年了。然而即使到今天,大部分的女人都还没有实现...

阅读全文>>